——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纪实中国绿色时报9月10日报道“绿地是毯,牛羊是花,载歌载舞,端起奶茶。”如果要用一幅画来呈现今日的内蒙古,那么画中一定会有无际的草原、成群的牛羊,也一定会有能歌善舞的人们喝奶茶、拉着马头琴。
如果说内蒙古就是一幅画,那么改善生态环境、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退耕还林工程就是一支“画笔”,它以独特的方式在祖国北疆的画卷上涂抹绿色,描绘希望。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,土地总面积118.3万平方公里,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。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曾植被稀疏、自然条件恶劣、生态环境脆弱、经济条件落后,以干旱为主的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,是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(区)之一。
然而,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得这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改变。2000年,退耕还林工程在内蒙古开始试点,2002年全面启动。截至2009年7月底,国家累计安排内蒙古退耕还林工程总任务4042万亩,国家累计投资182.2亿元。
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覆盖全区12个盟(市)、96个旗(县)、涉及人口597万人,占全区农业人口的43.3%。多年来,内蒙古退耕还林工程使生态效益得以凸显,经济效益得以提高,社会效益得以体现。加快国土绿化进程,生态效益凸显。退耕还林工程的启动,为内蒙古生态建设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,增添了强有力的发展动力,为年度建设任务超过1000万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。
全区退耕还林效益监测数据表明,退耕还林工程区林草覆盖率由退耕前的15%提高到70%以上,退耕地的地表径流量减少20%以上,泥沙量减少24%以上。地表结皮增加,有效地制止了沙质耕地的进一步沙化,工程区的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状况初步得到遏制,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退耕还林工程为改善内蒙古生态环境,特别是为建设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推进农业生产,经济效益明显。退耕还林固了水土、防了风沙,全区粮食产量稳步提高,呈现林茂粮丰的喜人局面。1999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是142.8亿公斤,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,在耕地面积减少、连年持续干旱的情况下,粮食产量每年都稳定在175亿公斤左右,2008年更高达210亿公斤。
同时,退耕前,退耕农户人均收益水平为1512.4元,退耕后,退耕农户人均能获得钱粮补助2201元,农牧民经济收入的路子得到拓宽,退耕农户人均收益水平达到4681元,是退耕前的3倍多。调整农业结构,社会效益显著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,促进了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流向工程区,使区内的粗放农业向设施农业、林果业、畜牧业、中药材和观光旅游等产业过渡,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,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。同时,退耕还林还将农民从耕种低产低效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上解放出来,腾出劳动力从事效益较高的产业和更多外出务工的机会,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、三产业转移,拓宽了增收渠道。
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,优美的环境吸引着无数人对内蒙古自然风光的向往。看,天蓝、草绿、水清、民富,那就是画卷中的新内蒙古。
本文来源:星空体育·(StarSky Sports)官方网站-www.binfen66.com
Copyright © 2006-2024 www.binfen66.com. 星空体育·(StarSky Sports)官方网站科技 版权所有备案号:ICP备48289002号-6